【聯合新聞網】台大創國際NGO人才學校 先修讀全英課程再做專案實
台大創國際NGO人才學校 先修讀全英課程再做專案實習
國立台灣大學積極培育NGO(非政府組織)領域人才,今(3/2)啟動「台大國際NGO人才學校」,宣布攜手9個非政府組織,讓學生於課堂中以全英文學習NGO的知識與技能,並同步赴NGO組織進行16周專案實習。台大校長陳文章表示,NGO服務性學習符合台大欲培養學生力他服務、國際視野的目標,國際視野也不僅是語言,還包括尊重、接納不同文化。
台大今天啟動「台大國際NGO人才學校」簽約典禮,由台大校長陳文章等一級主管,與台灣好鄰居協會、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、One-Forty、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、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等NGO團體舉行簽約典禮,透過大學和民間協力,共同培育鏈結台灣與國際社會的人才。
台大校長陳文章表示,台大至今已有40個服務性社團。2017年尼泊爾發生強震,社科院學生動發起活動「遠山呼喚」,幫助尼泊爾強震下無法受教育的學生,於校內引起迴響。
陳文章指出,台大期盼培養具有創造、執行、領導、利他服務和國際視野的人才,NGO服務性實習即符合台大欲培養的利他服務、國際視野目標,而國際視野不僅是語言能力,更包括尊重、接納不同文化。希望更多學生投入NGO活動,讓台大成為NGO的學校。
台大國際長袁孝維則表示,台大本學期共有15位學生投入國際NGO人才學校,不少民間大企業都在談論ESG策略,學生接觸NGO人才學校後不一定只能去NGO工作,而是可以帶著經驗進入研究機構或企業,落實跨域、接觸不同人事物。
袁孝維談到,NGO組織提供16週專案實習,並由組織安排導師帶領學生,本學期首批共計15位學生參與。和過去較為不同的地方在於,過去多是學生零星自發、自行找機構,本次則由台大擔任媒合平台,由學校找尋NGO組織並提供6門課訓練,待訓練完備再進行專案實習,盼拋磚引玉,吸引更多學生和組織加入。
政治系二年級女學生薛沂參與台大國際NGO人才學校,她表示,實習已進行兩周,每周空出兩天時間赴羅慧夫基金會八小時,實際體驗NGO組織的運作模式。雖然實習剛起步,但已初步了解非營利組織的多元性,未來希望參與論壇籌備等工作,學習NGO的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