脣顎裂女孩自卑 家訪陪伴治療重啟封閉心門

大愛電視

慈濟志工「張榮攀」,1991年跟著台中的師姑師伯到社區訪視,幫助過無數個家庭,30多年過去了,他仍保持初心,繼續走家訪的道路。他在花蓮新城鄉的加灣部落發現兩位罹患脣顎裂的姊妹,志工陪伴他們,從花蓮到台北看診,但龐大的車票和手術費用,對他們來說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,志工找到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合作,提供補助,讓姊妹倆順利重建信心。

走進部落,穿過巷弄。這條路,慈濟志工張榮攀已經走了九年多。

一家六口,住在6坪大的空間,一家人的經濟來源,全靠著爸爸打零工維生,洗澡、煮飯全用山泉水。桌面上還能看見黑垢殘留,環境簡陋,一旁的廚房和廁所,由慈濟協助修繕。

慈濟志工 張榮攀:「這個屋頂,以前颱風把它弄掉,我們再去買建材讓他們蓋。」

小玲的父親:「像以前生活就比較苦一點,慈濟幫忙以後就比較有改善。」

安頓好生活,志工帶著兩姊妹,踏上重生之旅。姊妹倆出生就罹患脣顎裂,求學的路崎嶇難行。

慈濟照顧戶 小玲:「別人看到我的時候,他們都會說,你的嘴巴怎麼會變成這樣,他們這樣笑的話,我會生氣,心裡會創傷,會有點難過。」

從花蓮到台北治療,花費並不小,志工和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合作,歷經100多次回診,超過5萬公里的愛。

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社工 周心玉:「家庭的功能稍微比較不足一點,就醫上面就會,在她們還未成年的階段,其實是需要成人的陪同,協助北上的部分,那我們開始跟這邊的慈濟在地資源做一個合作。」

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 陳依伶:「姊姊在外觀上其實有一個很明顯的改變,在語言的發音上,她也變得越來越好了。妹妹來講,她的一個療程其實還在持續,希望也能像姊姊身上一樣的改變,讓她可以越來越有自信。」

有了家人的支持與志工的陪伴,讓小玲原本封閉的心逐漸打開,未來也要成為手心向下的人。

慈濟照顧戶 小玲:「他(張榮攀)第一天來的時候,我想說怎麼會有這種人,原來是慈濟人來幫我,想像師伯一樣,可以去幫助很多人、像我這樣的人。」

慈濟志工 張榮攀:「這個個案要走下去要很久的時間,但是如果我都沒有把上人的訪視精神做好,我沒有辦法對上人交代,我要把這個訪視工作做到我這輩子不能夠做為止。」